这听起来很像一部励志电影:一个电影行业的门外汉,白手起家,在这个失败率**的行业,每次出手都能像快投手一样准确命中高票房,每一部作品都大卖,短短几年就声名鹊起。更加富有**色彩的是,他创立的公司*近以15亿元的价格被上市公司收购,而这一年他年仅32岁。
今年夏天的《老男孩》大电影中,《小苹果》一夜之间成为如空气一般无法避开的“**神曲”,而在很多人高唱着“你是我的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时,也有人默默地把*给挣了。
《老男孩》的制片人柯利明,原本是一个金融行业的“投行男”,却转身成为电影门口的“野蛮人”,用一把投资人的尺子称量出商业价值,并将其成功贩卖给资本市场,成为“80后一夜****”背后的主角。
看似荒诞,又符合当下时代的特征,这是一个浮躁又充满机会的年代,而解读柯利明的故事,你可以发现一个真实的“老男孩”,是怎么在这个**年代抓住机会长袖善舞,成为幕后赢家的。在电影行业逐渐被资本操盘的时代,这个故事在未来还会不断复制吗?
柯利明的办公室,设在朝阳区莱锦创意园的一个酒吧。跟他之前在香港做对冲基金分析师的办公环境截然相反,而这也是柯利明毅然决定在做了四五年投行之后决定转型出来创业遇到的动力之一。
出生于湖北黄冈的柯利明在国内读书时严重偏科,初中时英语只考了9分,数学成绩却一直保持着全年级**的记录。初中毕业后柯利明前往澳大利亚,获得货币银行学硕士学位后他按部就班地进入金融行业,在香港Persistent Hedge对冲基金公司任职五年。结果2009年一场毫无征兆的金融海啸瞬间席卷亚洲,身边有着多年经验的金融高手,有的是一起毕业的学长和他尊敬的师长,一夜之间倾家荡产,而亲历这一切的柯利明毅然决定转行,并因为从小对文学感兴趣,又是李小龙的超级粉丝,柯利明决定弃金融做影视,这也就是儒意影业的前身和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