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的发展和复兴代表着地区特色文化、特色产业、民族特质的复兴。中国是农业古国,有着深厚的农业文明,发掘地理标志,保护地理标志,发展地理标志,其实是重新思考农业文化,寻找乡愁里的珍珠。长期以来,中国因为土地改革,土地分散,农业资源整合不起来,地理标志作为农业品牌,**有整合农业资源的可能。
我们都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否也清楚一方水土产一方物?在中国这片历史绚烂、幅员辽阔的土地上,由于山水气候、族群聚居等各种因素的组合影响,缔造了一个个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随着时间历史的默默酿造,诞生了许许多多“承天地之灵气,接山水之精华,汇先人之智慧”的地理标志,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物质和文化遗产。
地理标志,可以说是历史文化与地域生态双重耕耘的客观存在,它不仅藏在不同地域的各个角落,也流传在不同文化的历史长河里,或通过官方史书典籍、专业志、地方志得以记载,或通过地方、民间文化得以传唱,或通过老百姓、消费者口碑得以留存。
“绍兴黄酒”——上千年的酿酒历史,春秋战国时便已普遍,历经秦汉、唐宋、元明清,经久不衰,逐步发展为绍兴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
“房山磨盘柿”——因果实缢痕明显,位于果腰,果实个头大,形似磨盘而得名,历史悠久,迄今630余年。相传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9年)房山就有柿树栽培。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编修的《房山县志》记载“柿为本镜出产之大宗,西北河套沟,西南张坊沟,无村不有,售出北京者,房山*居多数,其大如拳,其甘如蜜”。被朱棣皇帝封为御用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