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前提已经好多了,刚开始创业时,一穷二白,连住的地方也没有,真是苦!”谈到创业难,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园艺专业的朱安成说,他*难忘的是刚刚建基地时,很多亲友不理解:一个大学生带着女友到外埠的农村干农活,简直太没出息了。当时精神压力很大。
建设初期,搭建大棚、购种、化肥农药及试验每样都需要大量资金,他们6人分成3伙入股,每股10万元。起初,父母们不太支持。郭帅以前在郑州省城一家公司做种子销售员,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抛却不乱的工作到农村去种地,家里人不理解。郭帅一方面给父母做工作,另一方面四处向亲戚朋友借*;李华和杜宗涛的父母思惟都比较传统,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念了大学还去种田。但这些年青人没有动摇,由于这一创业**挑战性。
6个年青人抱着“初生牛犊不畏虎” 的精神,引进了“日本小青瓜”、“红春早玉”、“一口茄”、“娃娃菜”等十几个瓜、果品种,一年种3茬至4茬,错开上市高峰,并把销售点定位在广州、深圳等沿海大、中城市,他们把大学5年里学到的知识全都搬了出来,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创业路。
6人的梦想随**批种子一起植根入土。育苗锄草、施肥浇灌、测温挂牌、修剪打药……吃的是粗茶淡饭,干的都是农家活,说起专业,说起基地的前途,大家决心信念十足。李晓艳娇小玲珑,力气*小,天天随着几个大男生进大棚玩泥巴,经常搞得一身泥一身汗,活像个“村姑”,她却兴奋地说:“我现在和土地特别亲,**不下地,心里就直发痒。”杜宗涛负责观测、记实、统计作物的生长情况。夏季是作物发生病虫害的高峰期,尽管大棚里的温度都快50℃了,但他一点也不敢怠慢,天天往返十几遍地跑,小心翼翼地庇护着这些“绿色法宝”,一个夏**来,整个“烤”成了“非洲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