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以来,“双创”的热潮遍及大江南北。霎时间,各种创业公司、创客空间、孵化器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各个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开展创业教育,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持和**。
这种现象是值得称道的,对于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大国转变,对于推动经济持续发展都是有重大意义的。做成一件事光凭热情是不够的,也是不能持久的,我们必须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廓清大众与万众的异同,深刻理解创业与创新内在的关系,才能把“双创”活动深入和持久地开展下去。
纵观一切****成果的取得,*初都是源于一个新创意或灵感,而且是一个人的灵感,然后依靠集体的力量把新创意付诸实践,创建一个规模和效益可观的高***产业,这几乎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因此,寻觅创新的灵感,就是创业至关重要的因素。
什么是灵感,它有哪些特征?一般来说,灵感是指在文学、艺术和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性的意念,也称为灵感思维。它是人的大脑一种特殊的机能,是思维发展到**阶段的产物,是人的**感知能力,是从事****的必要前提。
灵感与普通感知是不同的,不是直接通过人的五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获得的,而是通过精神交流,或是由五官综合作用而获得的,我们通常把它称为“远隔思维”。那么,灵感究竟产生于何处呢?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启动人的灵感部位叫“扣带前回”,它位于靠近脑门的地方,这是一块****,正是产生灵感之源。脑门位于眉毛的上方,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是因为皱眉头刺激了“扣带前回”,激发了灵感的产生。
人的灵感无处不在,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从事何种活动,都有可能闪现出灵感。问题是,人们是否有一个“有准备的头脑”,能够及时捕获到稍纵即逝的珍贵的灵感。其实,灵感既稀缺又浪费极大,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灵感闪现的经历,只是他们没有觉察到,灵感在不经意中溜走了。因此,每一个有志于****的人,都要时刻准备着,把瞬间闪现的灵感紧紧地抓住。有不少作家、作曲家和**家,他们在床头柜放一个笔记本,或者随身带着笔记本,将瞬间闪现的灵感记录下来,他们都是对待灵感的有心人。
当然,获得灵感的途径绝非只有上面几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一切场所和活动中,都有可能出现灵感,如读书、旅游、散步、冲浪、洗漱、睡梦等,都是触发灵感的客体。我们倒是需要知道,灵感是怎样通过客体而激发出来的?激发灵感的中介又是什么?这个中介就是好奇心和联想,好奇心是洞察灵感的“心灵捕手”,而联想则是全部思维活动的机制。